(原标题:仁和药业“跑偏”:收之营销 失之质量)
2月22日,针对旗下健儿清解液抽检不合格一事,仁和药业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称,产品抽检不合格主要是因为抽检标准不同,公司已召回相关产品。有意思的是,仁和药业被认为是国内销售能力较强的OTC品牌之一,在较强的销售能力带来不错收益的背后却是产品多次出现质量问题。在研发费用明显低于同类企业的背景下,仁和药业“营销大王”的质疑声也再次袭来。
产品频现质量问题
根据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9年第1期药品监督抽检质量公告,仁和药业旗下的江西铜鼓仁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3批次健儿清解液在“鉴别”一项不符合规定。上海市药监局要求相关企业根据风险暂停销售使用、召回相关产品,并进行整改。据了解,“鉴别”项指的是根据该药品某些理化或生物学特性所进行的药物鉴别试验,目的在于鉴定和研究药品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上海市药监部门公布旗下产品不合格后,仁和药业并未对该事件进行相关披露,也未对相关产品进行召回,引发社会舆论。根据上交所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七号——医药制造》规定,上市公司出现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公司药品抽检、GMP飞行检查不合格等情形,应当及时披露,并说明对公司影响。
仁和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出现上述产品不合格主要是因为检测标准不同,并非产品质量问题,目前公司已经对相关产品进行召回。“药品不合格与劣药、假药是两个概念,企业产品由于某一个批次的工艺或原料使得它某一项指标未达标,被认定为不合格,但不能说明为假药。公司因某一项技术指标与药监局采取的检测标准有一些分歧。目前,公司正和药检所等部门进行技术上的沟通和认定,并预备进行公告。”
针对产品是否合格以及相关检测标准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上海市药监局,电话一直处于无法接听状态。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药监局相关人士介绍,药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企业内部的标准不能低于国家药品标准。药监部门在检验药品是否合格时,是根据国家药品标准在具有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验的,对于药监部门抽样检测结果显示不合格的,企业如有异议,可以按照要求申请复验。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仁和药业旗下产品多次被曝出现产品不合格情况。2018年7月,江苏省药监局发布公告称,仁和药业旗下儿童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不合格。另外,根据企查查信息,仁和药业旗下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制药”)共存在18项经营风险,大多为药品问题被处罚。其中,2018年4月,江西制药因生产销售劣药被南昌市药监局处以罚款;2018年1月,江西制药因生产销售按劣药论处的批号为170217321的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被南昌市药监局处以罚款。
仁和药业证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产品不合格大多不是生产上的事故,而多发生在销售和终端环节。“药品抽检有时从药店的货架上抽取,由于储存和运输的条件不当,会出现水分超标等不合格情况。”
重销售轻研发
虽然仁和药业方面一直强调产品多次抽检不合格是因为储存运输条件不当导致,但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产品屡次出现不合格与公司研发以及产品质量监管投入较少有一定的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仁和药业旗下拥有优卡丹、可立克以及闪亮滴眼液等品牌。早期,仁和药业使用快消品的营销策略拉动产品销售增加企业业绩。数据显示,仁和药业2004年开始规模型投放广告,先后签下付笛生、任静、林心如等明星代言,公司营收从2004年的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超过20亿元。
如今,仁和药业被认为是国内销售能力最强的品牌OTC企业之一,较强的销售能力也为公司带来不错的收益。数据显示,仁和药业2016年营收为35.67亿元,同比增长41.34%;2017年营收为38.44亿元,同比增长7.76%;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33.36亿元,同比增长22.88%。
不过,较强销售能力带来营收增长的同时,仁和药业研发费用却明显低于同行企业。数据显示,2015-2017年,仁和药业销售费用占比为14.78%、13.65%和16.1%。而同期仁和药业的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仅为0.49%、0.78%和0.71%。
同为中成药企业的亚宝制药2015-2017年研发费用占比为6%、8%和7%;片仔癀2015-2017年的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68%、2.9%、1.88%。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医药卫生法学副教授邓勇表示,重营销轻研发容易导致企业对生产端的忽视,特别是对于产品质量监管与安全效用评价等方面的缺位。“企业在各环节对中药材及产品的质量重视程度、能力把控、监管机制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看来,加大营销投入可以迅速提升企业知名度,在一定时间内促使企业利润增长,但长期发展容易忽略研发的重要性,企业成长空间被限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产品得以推广的本质在于产品质量保障,否则无源之水陷入质疑只是时间问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规范管理,并及时与相关监督部门沟通了解标准来保证产品的合格。”
对此,仁和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营销费用高是公司战略的选择和需求,公司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发展,不会以牺牲产品质量来求发展。
跨界寻求出路
对于侧重营销的企业来说,未来的日子并不好过。业内人士认为,受“神药”事件影响,未来国家对中成药标准会越来越严格,中成药企业想要得到较好发展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大成本,建立从药材来源-加工制药-储存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机制。
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医药创新战略背景下和中医药监管标准日趋规范化的趋势下,此前依靠广告宣传销售产品的竞争优势将不复存在,企业想要真正得以发展,需要在产品生产工艺和安全性方面加大投入。“当然,这需要企业投入不小的成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业绩,有些企业可能会通过布局其他领域,缓解压力的同时寻求新的出路。”
仁和药业似乎也意识到上述问题,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方向。2017年9月,在宜春市举行的重大招商项目签约、开工仪式中,仁和药业投资亿元的明月仁和矿泉水、营养水等项目进行签约仪式,仁和药业正式向矿泉水领域布局。2018年5月,仁和药业拟投资1080万元设立新公司,主要负责水资源研究开发与投资,相关健康产品、保健品开发等。2018年7月,仁和药业进入减肥药市场,公司减肥药产品奥利司他胶囊全国启动会正式启动。
不过,不管是矿泉水还是减肥药,仁和药业均面临来自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医药界不乏跨界快消的案例,但从目前来看包括金嗓子、中新药业、以岭药业在内的众多企业还没有出现成功案例。药企原有的销售渠道对快消业务实际帮助不大,渠道的重塑、品牌的推广都成为仁和药业进入快消领域面临的问题。”在减肥药领域,仁和药业则面临来自碧生源、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中山万汉制药等企业的竞争。
针对公司目前矿泉水业务和减肥药产品业务发展情况,以及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等问题,仁和药业相关负责人未予以回复。北京商报记者 郭秀娟 姚倩/文 贾丛丛/制表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 韩式炸鸡多少钱一份 韩国的炸鸡一般多少钱2022-06-15
- 为什么有时候月亮特别大 凌晨四点看到超级2022-06-15
- 北京工体哪个夜店最嗨 三里屯酒吧消费怎么2022-06-15
- 每日热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是什么?能量2022-06-15
- 每日速读!古船女人和井(篱笆女人狗、辘轳2022-06-15
- 每日讯息!欧美经典摇滚歌曲有哪些?摇滚歌曲2022-06-15
- 每日关注!岗位调动申请书范文 简单的工作2022-06-15
- 【聚看点】岁月如水:岁月如水,醉美流年2022-06-15
- 观焦点:建行密码丢失如何找回?建行手机银2022-06-15
- 观速讯丨怎么安装摄像头?自己安装监控详细2022-06-15
- 今日热搜:德川家康家训是什么?一起看看《2022-06-15
- 今日快讯:皮鞋怎么保养?皮鞋保养的小技巧2022-06-15
- 观察:coat翻译中文是什么意思?coat外套2022-06-15
- 观天下!我国有哪些神话故事?60个中国古代2022-06-15
- 丈夫死了妻子用还钱么 丈夫欠款死亡妻子该2022-06-15
- 美国黄石公园火山喷发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2022-06-15
- 每日看点!含硒第一名的水果是什么?硒含量最2022-06-15
- 看热讯:曾经心痛dj有没有?曾经心痛dj舞曲2022-06-15
- 信息:犀利哥现状怎么样?犀利哥最帅最霸气2022-06-15
- 动态:自己的神话(自己创造一个神话故事)2022-06-15
- 今日热讯:flv电影在哪里可以下载?下载app2022-06-15
- 儿童封口贴能纠正张嘴睡觉吗 孩子张嘴睡觉2022-06-15
- 星海:一站式跨境浏览,探索全球!2022-06-15
- 【海淘狂欢节】鱼GO全球大促季!这些海淘优2022-06-15
- 招商银行存款有风险吗 中国银行非指定账户2022-06-15
- 为什么法官都喜欢调解 实名举报法官有用吗2022-06-15
- 今年全球最高温度可达到多少度 高温低温怎2022-06-15
- 喉咙不痛但又有异物感 咽喉有异物感是怎2022-06-15
- 献血对身体有害吗 献血屋献血流程2022-06-15
- 今日热门!刘彻和卫子夫的关系? 刘彻一生最2022-06-15